原文來自wired,中文版首發(fā)于微信公眾號:量子位(ID:QbitAI),編譯:干明、曉查,封面:電影《鋼鐵俠》
無數(shù)人心心念念的鋼鐵俠戰(zhàn)衣,被人高度仿真做出來了:
出手者,是久負盛名的美國特效工程師、著名極客節(jié)目《流言終結者》主持人Adam Savage。
在他新做的一檔節(jié)目Savage Builds中,介紹了這一壯舉。
與其他鋼鐵俠戰(zhàn)衣的Cosplay者相比,Adam的戰(zhàn)衣明顯精良了太多,而且防彈抗爆:
最關鍵的是,這個戰(zhàn)甲真能上天。
要知道,漫威電影中,第一代鋼鐵俠戰(zhàn)衣的雛形也不過如此。
視頻放出來之后,瞬間在社交網(wǎng)絡上刷屏,驚嘆之聲無處不在,而且想要擁有這套戰(zhàn)衣的人很多。
那么,這樣一個能飛的鋼鐵俠戰(zhàn)衣,是怎么造出來的呢?
飛行原理
我們先從原理講起。
在Adam Savage造出鋼鐵俠戰(zhàn)衣后不久,科技媒體《連線》雜志就發(fā)表了一篇文章,從物理學的角度,詳細分析了背后的原理。
而且所需的物理知識,沒有超出九年義務教育范疇。
如果足夠細心,你一定記得“鋼鐵俠”剛開始飛行時候,手臂會略微張開,保持一定角度。
這并非只是劇情效果需要。
因為這樣一來,就會受到4個力的作用:有向下的重力(mg),來自背包噴射產(chǎn)生的向上的推力(FB),以及來自兩個手臂噴射裝置向上的傾斜的力(FR和FL),各個力的方向與構造大致如下圖所示:
初中物理老師告訴我們,在這種狀態(tài)下,想要鋼鐵俠懸浮在空中,需要各方合力保持為零,
其對應的公式如下:
那么,如果不改變噴射推力,怎么從懸停狀態(tài)變成到加速起飛呢?
其中的關鍵是兩個噴射臂的推力角。從上面的受力分析圖來看,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有兩個,來自左右噴射臂。
如下圖所示,θ代表手臂與水平方向的夾角,力的大小分別是FRcosθ、FLcosθ。
在懸浮狀態(tài)下, FRcosθ = FLcosθ,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,相互抵消。
垂直方向上,人受到的力有4個,分別是來自噴射背包、噴射臂以及地球引力。假設戰(zhàn)衣駕駛員處于懸停狀態(tài),則y方向上的合力必須為零。
FRsinθ + FLsinθ + FB - mg = 0
想飛起來,就把手臂貼近身體,此時手臂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增大,sinθ也在增大,總的升力將會大于重力。
同樣的,當把手臂逐漸放平減小θ時,總的升力將小于重力,人就可以緩緩落回地面。
如果你是鋼鐵俠,想要操控戰(zhàn)衣飛到別的地方去,就需要改一改噴射方向。
為了加速前進,你需要將你的手朝向后方,或者把身體向前傾斜,噴射器就會把你的身體向前推。反之亦然。
只有原理還不夠,要讓一個人飛起來,大致需要多少能量呢?一年前,《連線》也發(fā)文推算過這個問題。
噴氣背包的原理是吸入空氣噴向下方,產(chǎn)生向上的反作用力。推力對空氣做功等于空氣獲得的動能。
由此算出推力的大小。
其中,ρ代表空氣密度,A是噴射器截面面積,v是空氣最終噴出的速度。當這個力等于重力的時候,人就能做到懸停。
此時噴射器的功率為:
人和鋼鐵俠戰(zhàn)衣的總重量為90kg,總共有6個噴射器、每個直徑都是10厘米,代入其中的算出功率為78千瓦,也就是104馬力。
實際上Adam拍攝所用的鋼鐵俠戰(zhàn)衣功率比這個結果大得多,約1000馬力。
原理簡單上手難
可以看出,鋼鐵俠戰(zhàn)衣的基本原理并不復雜,但實際制造過程卻比這個復雜得多。
不過,得益于現(xiàn)代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Adam在制作的過程中使用了很多現(xiàn)成技術。
首先,戰(zhàn)衣上的各個部件,都是通過3D打印制作,原料是鈦合金,其防彈的能力也是來自于此。
飛行則是依靠戰(zhàn)衣上的三個小型噴射發(fā)動機,它們來自噴氣背包公司Gravity Industries。
如上述分析,戰(zhàn)衣的背部一個,左右手臂上分別有一個,這樣的設置,讓駕駛者只需要動一下胳膊就能夠調整飛行姿勢。
不過,與真正的鋼鐵俠戰(zhàn)衣不同的是,噴氣背包和噴嘴不可能和真正的史塔克戰(zhàn)衣一樣小。
常規(guī)動力在鋼鐵俠胸前的弧形反應堆面前不值一提。
Gravity Industries僅僅能提供1000馬力的功率,托尼·斯塔克的反應堆使用的是核能,每秒就能輸出8千兆焦耳,大致相當于每秒燒掉200多升汽油,功率是前者的1萬倍以上。
所以制作鋼鐵俠戰(zhàn)衣最大的瓶頸和智能手機一樣,都是電池續(xù)航太短,斯塔克的那顆弧形反應堆才是核心難題。
當然,最核心的地方還在于,動力發(fā)動機與戰(zhàn)甲并不能集成在一起。
以至于不少人看到Adam的鋼鐵俠戰(zhàn)衣之后,第一反應就是,這不是紅警里面的火箭飛行兵嗎?
說實話,還真有點像。
原文來自wired,中文版首發(fā)于微信公眾號:量子位(ID:QbitAI),編譯:干明、曉查,封面:電影《鋼鐵俠》